×

没法深究,这个反诈网站都被某些地区列为诈骗网站了,会自动跳转到他们的官方反诈网,...

即使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了,但当50多岁的梅女士(化名)回忆起她的这段受骗经历时,还是能从电话中清晰地听出她语气中的焦躁不安。根据梅女士的讲述,她遭遇的正是网上流传的“百万保障”骗局。不同之处在于,这次骗子更加贪婪无度,不仅骗走了她的几十万存款,还诱导她借了5万元网贷,且一并卷走。...

还有 1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398人围观

普法案例

如何在网查询被诽谤内容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23 评论0
法律咨询解答 如果有人在网络上诽谤你,其行为是违法的,你可以向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报案,要求查处其违法行为,但警方不会将其个人信息提供给你。通过拨打10086让客服人员帮你查出这个人是谁,如果客服人员说这是个人隐私无权过问的话,你可以报警立案侦查,通过法律调查取证获取信息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二条规定: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:(一)写恐吓信或者以

普法案例

单位拖欠工资长达三个多月员工该如何维权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16 评论0
法律咨询解答 单位不发工资的,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;也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;如果有欠条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处理。 相关法律规定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条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,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。

普法案例

台账没有建立好会不会罚款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40 评论0
律师解答台账没有建立好会罚款。未建立服务台账,或虽建立服务台账但未记录服务对象、服务过程、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的,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,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。未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或者保存服务台账,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;拒不改正的,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。 法律依据 《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》 第四十四条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明示有关事项,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或者保存服务

普法案例

12333打不通怎么投诉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36 评论0
法律咨询解答 12333是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电话。由拨打者所在地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接听并处理有关问题。打不通可能是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线路有线,导致打不进去。建议过段时间再拨打,或者在12333前面加上当地区号再拨打。你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。 相关法律规定 《行政复议法》第二条

普法案例

医疗费用报销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22 评论0
法律咨询解答 农村门诊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%,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,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;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%,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,处方药费限额100元;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%,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,处方药费限额200元;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%,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,处方药费限额200元;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;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000

普法案例

第一次酒驾被现场抓住扣分吗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27 评论0
律师解答第一次酒驾被现场抓住扣分,会扣6分。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,属于交通违法行为,应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,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。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,处十五日拘留,并处五千元罚款,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。 法律依据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,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,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。因饮酒

普法案例

买赃销赃怎么量刑 - 反诈网_专注反电信诈骗宣传

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-01-04 浏览30 评论0
法律咨询解答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严重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 在我国,指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代为出售的行为。明知是犯罪所得,低价收买归己,或低价收买后高价卖出从中渔利,也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行为。如果双方事前通谋,则以共同犯罪论处。 根据最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《关于办理与盗窃、抢劫、诈骗、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法释[2007]11号)第一条规定: 只要行为人明